外汇管理实践
新形势下贸易信贷统计调查的非现场核查方法初探
来源:
《中国外汇》2019年第15期
作者:
编辑:闫静
作为外汇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贸易信贷统计调查的数据质量直接影响着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投资头寸表的数据质量。相较于通过银行进行的国际收支申报和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及交易统计,虽然贸易信贷统计调查的统计维度和报表数量较少,但由于申报主体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数据报送情况复杂,因此数据审核的难度较大。为进一步完善贸易信贷统计调查制度,外汇局于2018年重新修订了《贸易信贷统计调查制度》和《国际收支统计核查制度》,并制定了《贸易信贷统计调查业务指引(2018年版)》。在新制度的指导下,通过日常非现场核查提升申报数据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而做好新形势下的贸易信贷统计调查非现场核查工作的关键则在于,探索行之有效的核查方法,明确思路、突出重点,增强企业自主核查意识,并通过对多层面数据的把握寻找线索支持。
明确核查思路
非现场核查是对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的核查。其中的准确性,是通过内部数据的逻辑关系、内外部数据之间的比对关系,对申报主体填报数据是否符合表面逻辑一致性进行判断。鉴此,非现场核查的总体思路应按照制度要求展开,并遵循以下几点:
一是提高及时性核查效率。新发布的《贸易信贷统计调查制度》和《国际收支统计核查制度》分别明确了申报主体的报送时限和外汇局各分/支局的审核时限。其中,《国际收支统计核查制度》还提高了对非现场核查时限和整改时限的要求。由此可见,要适应新形势下的非现场核查工作,需进一步提高及时性核查效率,并确保数据修改的质量。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 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