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
粤港澳理财市场“架桥”
来源:
《中国外汇》2020年第14期
作者:
编辑:白琳
跨境理财通的落地,打通了港澳地区居民投资内地银行理财的渠道,将为港澳投资者提供更丰富的低风险理财产品,也将给粤区银行带来更大的客群空间。
6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香港金管局和澳门金管局推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持续推进和内地与香港澳门的金融合作取得了进一步发展。这不仅有利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居民个人跨境投资的便利化,也有利于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促进内地与港澳社会经济共同发展,是内地与港澳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的一步重要“落棋”。本文将从粤港澳三地理财市场的发展现状入手,对跨境理财通的未来指向和潜在影响进行分析。
内地与港澳市场互联互通再进一步
当前,内地与港澳地区在资本市场上的互联互通机制主要有二:股票市场体现为陆港通,债券市场体现为债券通。本次开展的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进一步扩宽了内地与港澳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在大湾区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交易上打通了渠道。
股市方面,互联互通机制主要体现为陆港通,具体又分为沪港通与深港通。其中,从港交所流入上交所和深交所的资金通常被称为北向资金,而从上交所和深交所流入港交所的资金则被称为南向资金。陆港通开启五年来,北向资金流入的情况就是一部外资对a股的中长期加仓史。如今,外资持股规模已经逐步接近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的持股规模,且已超过我国股票型公募基金的持股规模。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披露的最新数据,截至2020年一季度,境外机构及个人持有的境内股票规模为1.89万亿元,同期公募基金、股票型公募持股市值分别为2.54万亿元和0.99万亿元。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 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