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环境社会治理国际信用评级及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来源:
《中国外汇》2023年第18期
作者:
编辑:王亚亚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建立的esg相关信用评级方法论和分析框架,是对传统信用评级的创新和补充,仍需要在评级标准、量化分析、评价效果等方面持续优化完善。
当前,环境社会治理(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esg)成为全球投资者、债券发行人(下称“发行人”)和监管机构高度关注的主题,加强esg管理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愈加重要。2019年以来,国际评级机构相继推出esg相关信用评级方法论和分析框架,为机构投资者投资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将esg信用评级与传统的信用评级分析一并纳入投资流程。
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对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等相继出台esg相关的信息披露和业绩考核要求,国内企业对esg管理越发重视。深入了解esg国际信用评级方法论,有利于大型企业集团提升esg相关的信息披露质量,也有利于集团信用评级工作开展。
穆迪esg评级方法论
穆迪投资服务有限公司(下称“穆迪”)于2020年12月更新esg风险评估方法,引入发行人状况分数(issuer profile scores,ipss)和信用影响分数(credit impact scores,ciss)。2021年2月,穆迪发表《环境、社会与治理风险评估的一般原则:建议的评级方法更新—企业相关附录》,详细说明了非金融企业和公共部门企业发行人状况分数和信用影响分数的考虑因素、打分标准和影响关系。具体如下: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 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