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网 -艾牛棋牌

封面文章

从绿色金融视角看碳排放双控:金融机构应对及政策优化

来源: 《中国外汇》2023年第18期 作者:巴曙松 高嵩 编辑:韩英彤
能源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的转向对促进经济发展绿色化转型,解决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倒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升级有着重要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碳排放双控政策的提出,延续了能源双控政策以来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核心思想,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完成“双碳”目标的进一步的路径指引。

与此同时,能源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的转向更加突出了管控的重点——对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控制。区别于过去整体能源的控制,由于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化石能源使用过程,转向后将对非化石能源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经济上避免了过去对新能源产业发展可能带来的“误伤”,能提高能源管控的精度。此外,政策转向考虑到工农业生产过程中非能源性的排放,扩大了绿色的广度。因此,从经济发展整体来看,能源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的转向对促进经济发展绿色化转型,解决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倒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升级有着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绿色金融也将对经济的发展和变革作出更大贡献。

碳排放双控下的绿色金融发展和结构性变化

从国际范围来看,绿色金融概念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近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深化以及经济结构的优化,中国绿色产业迎来了长足的发展,绿色经济内生性不断增强,对政策补贴依赖逐步减弱,中国绿色经济的质量明显提高。绿色金融也逐步受到重视,发展迅速。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22年末,中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22.03万亿元,同比增长38.5%,比2021年末高5.5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8.1个百分点,存量规模居全球第一位。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8.62万亿元和6.08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6.7%。2021年,中国境内绿色债券发行量超过了6000亿元,同比增长180%,余额达到1.1万亿元。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注册
本期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