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管理改革
持续推进经常项目真实性审核转型升级
来源:
《中国外汇》2022年第17期
作者:
编辑:章蔓菁
面对参与主体多元化、交易方式电子化、主体诉求差异化等新特点,经常项目真实性管理持续优化审核方式,不断提升真实性审核的时效性、适配性与安全性。
坚持交易真实合法是现阶段外汇管理的基本原则,也是维护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和汇率稳定的关键抓手,特别是在当前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实现可兑换、贸易新业态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坚持经常项目真实性审核管理原则和持续推进真实性审核方式优化,对完善外汇管理微观监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近年来,经常项目外汇管理统筹促便利和防风险,在真实性审核理念转变、方式优化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有效防范虚假违规资金跨境流动风险的同时,切实服务实体经济“降成本、增绩效”。
改革背景
2012、2013年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实施以来,经常项目行政许可事项由15项逐步简化到6项,目前99%的经常项下业务可直接在银行完成,真实性审核已成为经常项下微观监管最重要的手段。在“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的同时,经常项下交易也呈现出参与主体多元化、交易方式电子化、主体诉求差异化等新特点,这对真实性审核的时效性和适配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列举式审核已不适应不断发展的贸易环境。近年来,经常项目主体数量与交易规模持续上升,2021年全国发生经常项目外汇收支的企业约84万家,是2012年的1.9倍,收支规模由2012年的4.6万亿美元升至2021年的7.4万亿美元,单证种类与业务模式也日趋复杂,原有依赖清单列举、形式匹配的审核方式已不适应形势变化。习惯于按传统模式审核的部分银行拘泥于单证完备性与形式一致性,不仅降低了市场主体便利化感受,影响企业真实合规贸易资金的高效结算,也存在违规业务通过构造单证规避管理的风险隐患。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 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