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实务
审视外币金融债投资风险
来源:
《中国外汇》2021年第10期
作者:
编辑:白琳
面对新情况和新形势,机构投资者有必要重新审视外币金融债的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以切实保障债券资产的本金及收益安全。
基于外币资产的回报率和流动性等考量,境内外中资金融机构偏好将外币金融债纳入资产配置。相较于传统贷款和贸易融资等外币资产,外币金融债具有信用风险不高、投资收益不低的特点,因而在境内外中资银行等金融机构(简称“机构投资者”)的资产结构中占据了一定比重。机构投资者依据自身风险偏好、债券发行主体(或债项本身)的外部信用评级、投资收益率及投资期限等要素,估量外币金融债的投资价值和风险特征。
近年来,境外监管当局陆续推出总损失吸收能力和libor转换等新要求,美资大型银行盛行发行可赎回债券。近期中国华融信用风险事件引发市场恐慌,相关外币债券价格出现大幅折损,甚至累及中资外币债券市场。这些新情况不仅直接影响了外币金融债的发行主体,而且也间接影响着机构投资者。受新冠肺炎疫情的负面影响,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大、风险上升、趋于脆弱,外币金融债的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及流动性风险,亦是受到持续关注的议题。面对新情况和新形势,机构投资者有必要重新审视外币金融债的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以切实保障债券资产的本金及收益安全。
新情况下的外币金融债风险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 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