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实务
关注swift报文升级带来的操作风险
来源:
《中国外汇》2018年第24期
作者:
编辑:韩英彤
swift报文升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额外的操作风险,这就需要银行人员谨慎操作,在充分享受报文升级红利的同时,将问题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2018年11月18日,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对第7类报文标准进行了重大升级。这次升级对swift报文的改动优化幅度大、范围广,涉及到栏位内容优化、栏位增减、新增报文类型、字符集优化等多个方面。这些优化项目,虽然在总体上可以改善用户体验、降低操作风险、提高运行效率,但其中的部分优化项目,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产生额外的操作风险。这其中,mt700和mt707作为信用证开立和修改报文,是7类报文中最核心的报文,必须予以高度关注。
对字符规则优化的分析
本次升级对mt700的45a、46a、47a、71d(原71b)、72z(原72)场次的字符规则进行了优化,即:特殊字符在原来 . ,- ( ) / ' : ?等10种的基础上,增加了= ! " % & *<> ; { @ # _等13种字符。这为条款的录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可能会给后续的单证审核带来额外的争议。
一方面,增加的特殊字符可能存在多个含义。例如@符号,在英语中既有“在”(at)的意思,也有“每”的意思:表意“在”时,经常出现在电子邮件地址;表意“每”时,会出现在单价中。又如*符号,既有数学中乘号的意思,也有标示注解的意思。这意味着,一般情况下需根据特殊符号出现的位置并联系上下文来确定特殊符号的意思。但如果这些符号出现在模棱两可的位置,争议就有可能出现。如下述案例1的货物描述: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 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