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2022年第2期
总第440期 2022年01月15日出版
[殷红]
“双碳”背景下,金融业一方面要加速自身绿色、低碳、可持续转型,另一方面要助力经济社会低碳转型,实现安全降碳。
[刘起贵 贲圣林]
[孙忠喜]
[任晴 李芳竹]
[陈亚芹]
[殷书炉 孙国良]
[金子盛 綦久竑]
[管涛]
面对人民币汇率有涨有跌、双向波动的新常态,市场主体应坚持风险中性理念,坚持以“保值”而非“增值”为核心的汇率风险管理原则。
[钟伟]
2022年,宏观政策宜有充足的政策储备,以在恰当时刻加码经济维稳的托底力度;产业政策则宜增加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做好长期和短期、结构和局部之间的统筹协调。
[张伟华]
从初步试水,到逐渐熟悉国际竞购规则,再到进入成熟阶段,中企海外竞购逐渐步入“主场”时代。
[郜天鹏]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东南亚、拉美、非洲等部分矿业国家财政困难、贫富分化加剧,国民经济对矿业更加依赖,当地出台各种激进矿业政策的可能性加大,企业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蔡勇 乔宁]
尽管汇兑损益科目不能反映汇率波动给公司带来的全部影响,且多数情况下是账面损益,但是其会对企业账面利润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在汇率波动较大的情形下...
[公丕萍]
随着非洲大陆市场一体化建设推进,非洲市场内部潜力逐步释放,将为我国在非企业拓展产能合作空间范围、完善产业链布局提供重大机遇。
[刘江荣 夏婧 郭海豫]
面对libor等国际基准利率体系变革,我国境内商业银行的国际基准利率转换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后续转换工作还将持续推进。
[郭嘉沂 张梦]
美式期权、亚式期权为企业套期保值拓展了应用场景,也为银行创新汇率风险管理方案提供了便利。
[李伟]
swift保函报文升级为保函业务带来了不少挑战,也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其影响将是广泛而深远的。商业银行应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它,推动其向着标准、高效、智能的方向不断前行。
[郭松涛]
海运险不会为信用证统一惯例而改变,信用证统一惯例应准确理解和接受海运险的观点。
[杨舒 张剑辉]
我国境内投资者通过qdii基金实现境外资产配置,应从其投向的资产类别和投资领域上加以选择。
[胡珊珊]
[毛盛]
[李刘阳 丁瑞 王冠]
[郭灏天]
[李思慧]
[王志鹏]
[崔悦 赵萍]
[栾稀]
[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 ]
[宗涛]
对于2021年的预测基本上均被证实,2022年会是怎样,让我们拭目以待。
[夏霖 汪悠悠]
新的一年,银行信用证业务在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将向着线上化、数字化趋势进一步迈进。
[汤志贤]
2022年,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应扎根服务实体经济,注重运用金融科技力量加强创新,在绿色贸易融资、普惠型贸易融资方面有所作为。
[王桂杰]
2022年,保函业务需要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持续强化国别风险管理,深度融入国际标准实务,积极面对保函数字化转型。
[邓莎莎 张晓兰]
2022年,顺承贸易融资禀赋、发挥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的保理业务将迎来“跨周期”的逆势上扬,商业银行应把握保理业务的发展机遇。
[王雪艳]
通过建立境外平台合规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强化企业内部合规文化建设等举措,中企境外平台可不断提高自身运营管理水平,防范各类风险,以促进海外业务持续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