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商业银行服务企业汇率避险提质增效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支持企业学会用好汇率避险工具、提升汇率避险能力,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商业银行历来是服务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主力军。在监管部门的持续引导下,各家银行统筹发力,精准施策,在提升企业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强化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降低企业外汇套保成本等方面花大力气、下真功夫,以实际行动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随着汇率风险中性理念的普及以及汇率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更多企业更好适应汇率双向波动、弹性增强的新格局。本期《中国外汇》执行主编荣蓉对话中国农业银行金融市场部负责人段兵、中国民生银行交易银行部负责人徐峰、江苏银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王凯宁,共同探讨银行服务企业汇率避险的实践经验与发展思考。
《中国外汇》:随着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弹性增强,汇率风险管理成为企业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交易的“必修课”。您所在的银行近期在推动企业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强化对中小微企业支持等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成效如何?
段兵:农业银行着力从以下几方面提升服务企业汇率避险质效。一是突出服务普惠性。面向中小微外贸企业,多措并举积极拓宽汇率避险服务覆盖面。针对性开展中小微企业专场汇率风险宣传会超2400场,配合特制宣传册、短视频等辅助工具,助力更多中小微企业接受汇率风险中性理念。推出小微企业汇率避险专项营销产品,精准引导小微企业学会用好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加强与地方政府、担保机构等合作渠道,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避险增信服务,降低中小微企业主动管理汇率风险门槛。
二是推动业务降成本。践行金融服务实体理念,持续推动汇率避险服务降低成本。通过设置差异化报价机制积极对客让利,对重点领域企业客户的汇率避险需求提供优惠报价。探索运用大数据技术改进授信模型,指导试点分行开发“套保易”产品,精准给予客户专项授信额度用于汇率避险业务,降低客户保证金成本。设置履约承诺机制,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允许符合条件的客户免于频繁追加保证金,有效降低了企业管理汇率风险的额外资金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