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跨境电商企业汇率风险管理
近年来,我国出口跨境电商业务保持快速增长,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凭借在线交易、无接触支付等优势,交易量保持高速增长,成为推动我国外贸增长的重要力量。根据外汇局和海关总署数据,2021年全国21家支付机构及12家银行共办理跨境电商外汇收支19.3亿笔,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达1.98万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跨境电商出口规模1.44万亿元,同比增长24.5%。
随着出口跨境电商交易规模的快速扩张,企业的出海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依靠网络流量的红利时代已接近尾声。一是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根据企查查数据,截至2022年9月末,我国跨境电商相关企业总计4.2万家,当年新成立0.9万家,同比增长28.5%。二是海运、空运价格攀升推动物流成本大幅上涨。2022年9月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为2328.81,相较于疫情前上涨2.7倍左右。三是广告费的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022年9月亚马逊(amazon)美国站的广告价格达到每次点击0.81美元,大幅高于疫情前的平均水平。此外,主流搜索引擎谷歌(google)与社交媒体平台脸书(facebook)两大平台也同步上调推广价格。运营成本的快速上升压缩了出口跨境电商企业的营业利润,倒逼企业进一步精细化管理成本,汇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随之凸显。鉴于跨境电商业务存在着数据电子化、收汇周期不确定等特点,汇率风险管理难度较大,现阶段探索出口跨境电商汇率风险管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出口跨境电商汇率风险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小出口跨境电商企业汇率避险意识较弱。跨境电商作为近年来新兴发展的互联网产业,大幅降低了国际贸易的专业化门槛,一大批“不会做、做不起、不能做”的中小企业得以参与新型贸易经营,从业人员有相当比例来自互联网信息产业,而非传统外贸从业者,普遍缺乏汇率避险等外汇专业知识。另外,多数中小跨境电商成立时间较晚,现阶段主要精力专注于选品、境外广告投放等市场营销拓展工作,财务风险管理、汇率避险等从业经验较为缺乏,如遇极端汇率波动,极易造成较大的经营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