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实务
全球低利率下的债市发展新机遇
来源:
《中国外汇》2021年第6期
作者:
编辑:白琳
在国内良好的政策环境、海外负利率的“推力”和中外高利差的“拉力”共同作用下,境外资金对中国内地债券市场的配置意愿仍然较强。
为了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非金融部门资产负债表衰退,欧元区、日本、瑞典、瑞士、丹麦等发达经济体央行,将基准利率压低至零值以下,且随着基准利率向债券收益率的传导,又引发部分国家债券收益率转负。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在美联储采取“零利率”货币政策的驱动下,全球低利率格局进一步加剧。
全球低利率对投资策略有两种影响途径:其一是对冲策略。机构可以借助大类资产配置,通过调节各类资产的仓位、杠杆进行相互对冲。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多国央行采取了抛售美债、增持黄金的对冲策略。其二是国别轮动策略。如养老金、主权基金这类天然需配置一定比例债券的机构,可选取收益率相对较高、风险相对可控国家的债券进行投资。再比如实施零利率或者负利率的经济体,虽然其央行会基于政策目标吸收部分国内债券,但共同基金等对回报率有一定诉求的机构,则会远离该国市场,去追逐投资具有更高回报的新兴经济体债券。
截至2021年2月末,全球负利率主权债、公司债规模分别达到102亿美元和10.5亿美元。日本是全球负利率债券的主要发行国,负利率政府债和企业债发行量远高于其他国家。截至2020年年末,全球负利率政府债中的48.97%由日本发行,法国和德国各占12.80%和9.87%。如果将负利率债扩展至包括企业债的全口径债券,全球负利率债券中38.22%由日本发行,法国和德国各占12.26%和11.59%。负利率债券市场的扩容,使得发达经济体债市热度下滑。全球低利率环境为中国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 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