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
准确看待国际支付清算体系及其在 金融制裁中的角色
来源:
《中国外汇》2020年第15期
作者:
编辑:孙艳芳
如果美国不能彻底切断与一个国家的经贸往来和金融交易,就不可能完全切断与这个国家的美元收付清算,也不可能完全切断swift与这个国家的联系。从中国香港的情况看,美国几乎不可能将其完全与swift切断。
最近,有关美国可能将中国香港与swift(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s,环球银行间金融电讯协会)切断,打击港币与美元联系汇率制,迫使中国香港以及参与香港事务的中国金融机构退出美元交易与国际支付清算体系,从而使香港与中国内地的国际贸易与金融往来严重受阻的说法,传播很广、影响也很大,但其中很多说法并不准确。这里实际涉及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客观、准确地看待国际支付清算体系。
全面客观认识swift
swift最初由6家欧洲的国际银行发起,并由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的15个国家239家银行参与,于1973年5月按照比利时法律登记注册宣布成立,是一个国际银行间收付信息电文标准制定及其传递与转换的会员制专业合作组织,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现在该组织会员单位已经从银行扩展到其他金融机构、金融交易所以及大型企业集团等,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会员单位超过1.1万家。其中,中国银行于1983年加入swift,成为其第1034家会员。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机构加入,中国成为swift越来越重要的业务来源,swift也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 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