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合作稳步发展 开启共建“一带一路”第二个金色十年
2024年1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2024年是共建“一带一路”第二个金色十年的开局之年,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贸易纽带更为紧密,投资合作稳步推进,承包工程水平不断提升,绿色、数字、蓝色等新兴领域合作成果丰硕,为全球经济复苏、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提升共建国家民生福祉做出卓越贡献。
贸易纽带更为紧密
经过十年多合作建设,中国与共建国家已形成了良好的经贸合作基础和丰富的制度性成果,为推动贸易畅通便捷高效、打造互惠互利的经贸伙伴关系营造了良好的环境。2024年以来,中国与共建国家贸易纽带更为紧密,在规模结构、新业态新模式、通道建设等领域都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贸易往来稳步发展。这一年,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克服2023年全球贸易下行压力,不断深化贸易往来,拓宽贸易渠道,培养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中国与共建国家贸易保持良好增长态势。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1—10月,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6万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中国对共建国家进出口16.94万亿元,同比增长6.2%,较同期中国对全球贸易增速高1个百分点。东盟连续第5年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进出口额达5.67万亿元,同比增长8.8%,占同期中国进出口总值的15.7%,占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值33.5%。贸易额的增长反映出中国与东盟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更加紧密。2024年前8个月,中国与东盟机电产品进口、出口均呈两位数增长,能矿产品、农产品成为中国自东盟进口的重要品类。
二是业态模式创新持续涌现。这一年,“丝路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拓展中国与共建国家的经贸合作空间,中国的电子商务伙伴国不断增加,机制建设持续完善,成为推动“一带一路”贸易畅通的亮点。2024年,塞尔维亚、巴林、塔吉克斯坦与中国签署电子商务合作备忘录,使中国电子商务伙伴国数量增至33个。上海“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以下简称先行区)作为新的制度型开放平台,建设已满一周年。自2023年10月先行区方案获批以来,先行区全面落实“扩大电子商务领域开放、营造先行先试环境、推动国际和区域合作”等任务,19项建设举措中已形成跨境电子发票互操作、电子提单等一批制度型开放成果。此外,跨境电商、市场采购、保税维修等新业态新模式持续发展,业务规模持续攀升。
三是运输通道建设作用凸显。这一年,中欧班列运量持续强劲增长,有效带动中国内陆地区与共建国家贸易往来。根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数据,截至2024年11月中旬,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发送货物超1100万标箱、货值超4200亿美元,货物品类增至53大类5万余种。目前,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27个城市,基本形成覆盖欧洲全境的物流网络,连接11个亚洲国家,成为亚欧大陆的重要贸易桥梁。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以下简称陆海新通道)已开通运营7年,通过不断创新合作共建机制,逐步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根据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数据,截至2024年10月末,陆海新通道已辐射全球125个国家和地区的542个港口,更好满足企业运输需求。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中国海关累计监管中老班列6525列,同比增长36.5%,中越班列1700列,同比增长47%,跨境班列整体运行效率提升超60%;全国经陆海新通道进出口总值1.15万亿元,同比增长8.8%,沿线48个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1.55万亿元,同比增长10.4%。
互联互通向纵深推进
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中国与共建国家持续对接发展需求,稳步开展投资合作,搭建科学有效的互联互通架构,打造更多凝聚发展共识的“小而美”项目,提升共建国家民众获得感、幸福感。
一是投资合作稳步推进。在全球跨境投资流量下降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居世界前列,有力支撑共建国家经济复苏进程。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2024年1—10月,中国企业在共建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894.5亿元,同比增长4.3%。中国企业在共建国家建设的一批境外经贸合作区成为加速当地产业化进程、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搭建了重要平台。截至2023年末,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近73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53万个就业岗位。2024年,中国商务部成立境外经贸合作区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从制定、发布标准角度规范合作区发展。
二是工程合作水平持续提升。中国与共建国家在陆路交通、港口航运、机场建设、信息通信等方面合作搭建“四位一体”的互联互通空间架构,重大标志性工程稳步推进,畅通地区人文交流、贸易往来,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2024年1—10月,中国企业在共建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约1.06万亿元,增长17.1%,完成营业额7167.2亿元,增长2.1%。匈塞铁路项目路基、桥涵和轨道工程基本完成,已进入电气化、通信信号等最后专业工程实施阶段,预计匈牙利段全线将于2025年完工。2024年11月,秘鲁钱凯港开港,将中秘两国海运时间缩短至23天,物流成本降低20%,每年为秘鲁带来45亿美元收入和8000多个直接就业岗位。
三是“小而美”项目共促发展。11年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一大批聚焦民众需求、弥合发展鸿沟、提升民生福祉的“小而美”项目落地生根,让共建国家民众共享发展红利。中国积极分享减贫经验,与共建国家积极开展相关领域合作,截至2024年6月末,中国已向53个非洲国家提供援助资金,在粮食、供水、妇幼、教育等领域实施民生项目。截至2024年11月末,中国已有200多所职业院校与70个共建国家和地区合作设立了400多个办学机构和项目。其中,鲁班工坊为共建国家打造32个“技术驿站”,提供青年职业技术培训,增强当地内生发展动力。2024年8月,中国援老挝琅勃拉邦医院升级改造项目正式启用并移交老方,医院引入电子病历系统、智能化医疗设备、远程医疗,优化了就诊流程,患者就医更加方便。
新兴合作广泛开展
近年来,共建“一带一路”顺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中国与共建国家积极在绿色、数字、蓝色等领域开展探索实践。2023年以来,中国与有关国家签署了42个绿色、数字、蓝色经济投资合作备忘录,不断拓展新领域,搭建新平台,增强可持续发展动力。
一是绿色经济引领全球。促进绿色发展是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重要行动之一。共建“一带一路”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务实合作,助力各国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化转型,为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注入内生动力。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截至2024年11月末,中国累计与39个国家达成《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国际经贸合作框架倡议》。2024年9月,南非红石100兆瓦塔式熔盐光热电站实现并网发电,该项目由中国企业承建,是南非最大可再生能源项目之一,全面投运后可为20多万家庭提供清洁电力。近年来,各国积极开展绿色转型,催生了广阔的绿色低碳产品市场,中国发挥制造业优势,新能源汽车出口至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此外,中国积极促进贸易绿色发展,引导外贸供应链绿色低碳协同转型,建设贸易绿色发展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企业研发各类绿色低碳产品。
二是数字经济共塑未来。数字经济是全球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共建“一带一路”充分尊重各方发展阶段和发展诉求,从多领域入手,弥合数字鸿沟。数字贸易方面,我国跨境电商发展迅猛,依托国内产业支撑、算法、营销模式等优势在海外市场快速崛起,尤其是速卖通、抖音电商、希音与特木作为电商出海“四小龙”,在拉动贸易增长、稳定就业、深化合作等方面成绩突出。2024年,中埃两国签署“共建中埃数字贸易国际合作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从产业、贸易、金融、技术、人才等方面全方位探索两国数字贸易发展新模式、新业态。能力建设方面,截至2024年11月末,“丝路电商”云上大讲堂已举办百余场直播讲座,惠及80多国十余万人,助力伙伴国提升数字素养。
三是蓝色经济破浪前行。蓝色经济是指以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为基础的海陆一体化可持续型经济活动,现已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新方向。2024年,阿联酋阿布扎比塔维勒海水淡化项目投入商业运行,该项目全年可产水3.24亿立方米,满足近100万人全年用水需求,在2023年柏林全球水务峰会上获得年度全球最佳海水淡化厂奖。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港是该国“门户港”,中企承建的航道疏浚项目助力港口实现跨越式发展,项目完成后,航道水深由13米增至16米,结合一期码头改扩建项目,可满足7万吨级船舶全天候进出港靠泊作业,进一步提升港口的吞吐量和综合服务能力。
发展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勇于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的贡献。
未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需以“八项行动”(2024年1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上宣布中国支持全球发展的八项行动)为指引,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次座谈会上部署的“三个统筹,九个完善”作为基本原则,积极倡导合作共赢理念与正确义利观,强化利益纽带、实现成果共享。
一是进一步完善经贸合作建设。完善“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协调推进机制,与共建国家商建更多贸易畅通、投资合作工作组和服务贸易合作机制,建立区域和多边电子商务合作框架机制,稳步扩大“丝路电商”合作网络。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以经贸领域互联互通促进与共建国家的民心相通。
二是进一步促进产供链合作布局。推动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务实合作机制,巩固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在各国融合共生中把利益做强、蛋糕做大。推动自贸区建设,发挥好自贸试验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境外经贸合作区等平台的桥梁对接作用,推进与共建国家的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
三是进一步促进新兴领域合作发展。积极完善新兴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机制,深化与共建国家在绿色发展、数字经济、蓝色经济及清洁能源、绿色矿产等领域合作。不断推动“丝路电商”合作提质升级,积极推进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进程,加强各方政策交流与务实合作。
四是进一步完善海外利益保障机制。坚持廉洁丝绸之路建设,一切合作在阳光下运作,让项目更好落地开展。加强境外风险评估,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发挥境外企业联络服务平台作用,帮助企业防范境外投资风险,维护好境外中资企业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