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实务
海外中资银行如何讲好esg中国故事
来源:
《中国外汇》2023年第10期
作者:
编辑:韩英彤
海外中资银行在esg业务领域应积极利用自身优势,一方面引导中资企业机构灵活运用境内外市场发行各类esg产品,另一方面对接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境内人民币esg债券市场,做好esg业务领域的“超级联系人”。
环境、社会、治理(esg,environmental、social、governance)指政府机构与公司企业在环境、社会、治理方面的价值理念,以及投资者和评级机构依此建立的评价工具和投资策略。在过去20年里,esg浪潮席卷全球,虽起源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但近年来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入亚洲。银行和各类金融投资者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关注正逐渐转化为实际投资,成为除机构监管外esg发展的最大推动力。
2020年和2021年,全球分别有5500亿美元和7000亿美元新流入esg基金,全球esg基金总量由2018年末的7000亿美元跃升至2021年末的2.7万亿美元。我国虽已连续多年在新能源电力装机容量、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脱贫人口数量等指标上领先全球,但我国企业在全球esg资金中投资占比仍存在提升空间。为此,中资银行海外机构应当利用自身优势,通过产品创新及提供绿色顾问服务,提升中资企业在esg赛道中的影响力,向世界讲好esg中国故事。
esg领域的全球进程
esg作为现代公司发展的价值理念,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市场实践,内容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环境价值(environmental)针对地球的永续发展,主要关注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生物多样性等内容;社会价值(social)主要关注企业与组织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包括平等对待员工、消费者和产品权益保障、负责任投资等;公司治理(governance)则关注企业内部管治的专业性和透明度,包括风险管理、财务报表及重要事项披露机制、合规经营等。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 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