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印太战略”延伸下的“印太经济框架”
5月23日,美国总统拜登在日本东京正式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 for prosperity,ipef)。美国、澳大利亚、文莱、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西兰、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13个国家成为初始成员。5月26日,斐济成为“印太经济框架”第14个初始成员国,同时也是第一个加入ipef的太平洋岛国。这是2017年美国前总统特朗普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以后,美国再次尝试创建以亚洲为中心的多边经济战略。美国的“印太战略”再次引发关注。那么,印太地区国家,特别是ipef成员国与美国的经济往来现状如何?对美国而言具有怎样的意义和作用?或许可以从以下数据中得到答案的线索。
作为地缘政治概念,“印太”主要是指扩大的亚太地区。一般而言,“印太”地区既包括传统亚太所覆盖的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也包括了南亚、中亚和西亚。这一概念将太平洋与印度洋视为一个战略整体,覆盖范围拓展至印度洋地区和印度。2022年2月美国白宫发布了《印太战略文件》,这是拜登政府首份明确的印太战略报告。报告强调了印太地区对美国经济利益的重要性:“包括美国在内的印太各国占全球人口的一半,约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0%。美国对印太地区的出口占其总出口的1/4,并且过去十年美国对印度出口翻了一倍,美国对印太地区的直接投资总额达9000亿美元。”
“印太经济框架”是美国“印太战略”在经济领域的补充。从ipef成员的经济体量和增长形势看,2020年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世界经济排名前二十的国家,ipef成员占六个席位,包括美国、日本、印度、韩国、澳大利亚和印尼(见图1)。从全球gdp占比看,ipef14个成员国约占全球gdp的40.1%,不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ipef13个成员国gdp总和占比达16.3%(见图2)。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印太经济框架”中6个成员国实际gdp增速高于全球经济平均增长率(见图3)。疫情冲击下,2021年印度gdp同比增长8.95%,新加坡gdp同比增长7.61%,仍显著地高于全球经济平均增速6.11%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