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管理改革
运用风险加权量化理念优化经常项目分类管理
来源:
《中国外汇》2022年第7期
作者:
编辑:章蔓菁
通过引入风险调节系数和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并对不同指标得分赋以相应权重,有助于实现对相关经常项目外汇业务风险的精准刻画以及逆周期管理。
近年来,外汇管理部门积极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精神,着力提升跨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不断优化经常项目外汇管理,支持涉外经济高质量发展。而随着市场主体交易行为的日趋复杂化,现行管理模式的有效性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此,本文引入风险加权量化管理理念,探索实现更精准、更具针对性的经常项目外汇管理模式。
现行经常项目外汇管理模式
企业经常项目外汇业务主要集中在货物贸易项下和服务贸易项下。2012年8月和2013年9月,外汇局先后实施了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改革,改革后的经常项目外汇管理更侧重于事中事后监管,具体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基于总量核查理念展开。现行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方式于2012年8月开始在全国施行,主要遵循“总量核查筛选异常—非现场监测分析进一步锁定异常—现场核查—实施分类”的管理步骤。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 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