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管理实践
构建基于风险导向的非现场检查指标体系
来源:
《中国外汇》2021年第5期
作者:
编辑:吴梦晗
随着外汇领域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化和外汇管理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非现场检查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非现场检查,可以精准锁定可疑线索,有力打击外汇违法犯罪行为,保障真实合规交易不受影响。鉴此,应加强非现场监测分析能力,以进一步提升对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的预警和处置能力。本文基于外汇管理的实践经验,探索构建基于风险导向的非现场检查多层指标体系,用于及时发现高风险渠道和可疑主体,提升非现场检查的工作效率。
指导理念
一是以防范跨境资金异常流动风险为根本导向。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是外汇管理改革不断深化的基础和保障,这决定了非现场检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及时发现风险并加以防范。事中角度,非现场检查应关注潜在的风险,包括由跨境担保、衍生产品交易带来的未来跨境资金的集中流入/流出;事后角度,非现场检查应及时发现跨境资金的异常流动,分析资金净流入或净流出的原因,筛查违规交易并进行有力打击。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 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