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网 -艾牛棋牌

外汇管理实践

构建宏微观一体化的贸易信贷管理体系

来源: 《中国外汇》2020年第23期 作者:陈庆玲 邱梦圆 宋国军 编辑:吴梦晗

近年来,我国贸易信贷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市场主体办理相关外汇业务的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在当前国际经贸联系更加紧密、贸易方式日趋多元的背景下,进一步提高服务涉外经济的水平、积极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对贸易信贷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宏观层面,贸易信贷的顺周期性会放大跨境资金的波动;在微观层面,由于信息不对称,银行和外汇管理部门进行真实性审核的难度加大。对此,本文建议构建宏微观一体化的贸易信贷管理体系,以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 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的管理框架。

贸易信贷管理存在的不足

贸易信贷真实性审核难度不断加大。笔者发现,个别企业通过大额预收预付、超长期限贸易信贷、伪造变造单证等方式,借道贸易信贷进行跨境资金的非法转移,且操作手法不断“推陈出新”,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例如,对于期限超过一年的贸易信贷,特别是关联公司之间的贸易信贷,其性质究竟是基于业务发展的实际需要,还是企业通过预收或预付来摆布资金以实现套利、套汇,监管部门进行界定的难度较大。

企业贸易信贷报告管理仍需优化。一是企业贸易信贷报告数据质量仍有提升空间。企业层面由于人员更替频繁、对政策理解不透、无法预计贸易信贷报告时间等原因,存在不报、漏报、错报等不严格履行报告义务的现象;此外,由于通过货物贸易外汇监测系统无法对企业填写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校核,也影响了贸易信贷报告的数据质量,导致企业不履行或不严格履行报告义务的问题比较突出。二是无法直接对未报告企业进行分类。从外汇局现场核查和数据质量抽查等日常监管实践看,虽然企业贸易信贷报告数据质量存在问题,但经进一步核实,多数在贸易真实性方面没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按照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法规,一刀切地将此类企业列入b类管理,对其后续业务影响较大,在实践中也难以有效实施。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注册
本期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