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2021年第20期
总第434期 2021年10月15日出版
[张威]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的相继发布,是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重大部署,是推动粤港澳融合发展的战略举措。
[张燕]
[谌鹏]
[谭颖]
[刘旭 亢悦]
[管涛]
在灵活精准实施货币政策的基础上,要加强与财政、产业、监管政策之间的协调,统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与防风险。
[钟伟]
兼顾当下和长远,着眼于潜在增速,推动六稳六保政策的松紧有度,有效应对短期变数和不利,坚定高质量发展的谋变求新。
[金子盛 郭洋洋 綦久竑]
在全球碳中和的大趋势下,碳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的合规成本及财务表现,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价值。
[杭东霞]
《收费意见》《民办教育促进法》《“双减”意见》构成了当前境外上市教育中概股公司合规运营的主要指引。企业应结合新政要求,尽快做好转型调整。
[王永中 陈震]
对于参与“一带一路”共建的中企而言,推动绿色投资,既可降低境外投资的气候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又能树立绿色投资者的良好形象,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投资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人民币业务发展课题组]
中资银行境外机构应进一步加强离岸人民币相关产品、服务能力建设,在助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杨业伟 朱美华]
债券通“南向通”为境内机构投资者拓宽了境外债券配置空间,与“北向通”一起助推了我国债券市场的双向开放。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由此进入新阶段。
[孙芩 颜陈胤]
未来银行可借助跨境区块链平台的独特优势,利用跨境区块链数据初步判断企业需求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非风险中性行为,并结合现场走访等方式,积极探索汇率管理不同的应用场景。
[黄俊]
建议银行对照《征求意见稿》的相关规定,及早研究境外贷款业务的风险控制措施,以便更好地抓住业务机遇,抢占市场先机,用境外贷款产品服务“走出去”企业。
[汪珏]
银行国际业务数字化转型,应始终立足传统优势领域并着眼未来长远发展,充分调动全员创新力,打造内部平等交流的创新文化,并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主动参与数字化金融新生态的营造。
[余丽敏]
开证行在开证时应谨慎对待不符单据处理条款,切实弄清申请人的真正意图;对有特殊要求的,应在吃透ucp条款的基础上积极运用ucp规则进行处理,且应措辞严谨,避免模糊不清。
[倪飞 李鲁锋]
受益人如按照ucp600第二十九条a款顺延后的第一个银行工作日交单,指定银行应注意在致开证行或保兑行的面函中加注逢假顺延语句,以保证及时收款,规避不必要的利息损失。
[赵长利 孙新宝]
慈善信托可以充分发挥其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的职能,提高三次分配效率,助力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操祯 谢浴华 林嘉杰]
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启动后,对粤港澳银行间跨境理财合作关系的客户信息交流、交易数据监控及投资者保护等问题,需进一步加以细化和完善。
[李思慧]
美联储新一轮taper引发的市场波动或较2013年缓和,在消化该事件的影响后,主要币种走势将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基本面情况。
[温娴 袁培 林锋]
本文研究了近十年人民币货币基差的走势变化,发现近年来人民币货币基差从宽幅波动且受即期汇率影响明显,逐渐转变为波动区间收窄、与即期相关性弱化的特点。这说明中国外汇市场开放程度在不断提升。
[伍戈 曹海巍 徐剑 高童]
[程实]
尊重虚拟化的效率提升作用,加强现实对虚拟的约束,恰是人类社会稳健前进的当前所需。
[谭海文]
在大宗商品结构性贸易融资中,生产商的履约风险是商业银行需承担和防范的首要风险。对于此类风险,银行需要着重对生产商的履约能力进行评估。
[范席然 付聪]
银行在为经营大宗商品的企业办理进口信用证押汇融资业务时,除需考虑企业基础的经营风险与盈利指标,还应综合考虑市场情况,结合企业实际经营环境做好贷前、贷中和贷后管理。
[吴著煜]
推动保理融资跨境转让,需要在充分了解国内外信贷资产转让及保理业务实操与法规差异的基础上,解决好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潘颖 任健]
银行在办理信保融资业务时可根据银行内部评级情况,优选部分信用记录良好、内控完善、操作规范、保险履约较好、买方优质的企业,制定银行内部的“白名单”。
[王雪艳]
企业应全面挖掘数据价值,对资金管理要素进行多维度分析,并通过信息系统建设,搭建科学有效的流动性预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