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网 -艾牛棋牌

商业

解析《反外国制裁法》要点

来源: 《中国外汇》2021年第14期 作者:刘新宇 郭欢 编辑:吴梦晗
《反制裁法》的制定和发布有效填补了我国反制裁法律体系的空白,为我国依法反制外国歧视性措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和法治保障。

当前,中国企业不断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加强对外交流,在国际市场上展现出越来越强的影响力,也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动力。然而,少数发达国家通过将多种类型的中国实体(企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列入“制裁名单”或“管制清单”,阻挠正常的国际交往,扰乱了市场规则与秩序,严重损害了我国相关实体的正当权益。有鉴于此,我国也在从制度建设着手,逐步构筑出口管制与反制裁方面的法律体系,以保障中国相关实体在对外经济交往及其他相关活动中的合法权益。6月10日,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下称《反制裁法》)便是该制度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立法背景

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及相关组织出于政治需要和意识形态偏见,利用各种借口对中国的发展进行遏制和打压,借用“长臂管辖”,依据其国内法律对我国有关实体实施“制裁”或“管制”,严重影响了相关实体的合法权益。针对这些行为,我国多次表明严正立场,同时也通过法律武器在国际舞台上维护我国相关实体的合法权益。如商务部于2020年9月和2021年1月相继出台《不可靠实体清单规定》《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办法》等部门规章,从制度上予以回击;外交部也多次宣布对美国、加拿大、英国及欧盟的有关人员和实体进行制裁。不过,从立法角度来看,始终欠缺一部专门的上位法对反制裁制度进行总体的规划和引领。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强化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有效应对挑战、防范风险,综合利用立法、执法、司法等手段开展斗争,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核心利益”。2021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围绕反制裁、反干涉、反制长臂管辖等,充实应对挑战、防范风险的法律“工具箱”。经过2021年4月和6月两次审议,《反制裁法》出台,并自2021年6月10日起施行,填补了此前反制裁领域上位法的空缺。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注册
本期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