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文章
史海钩沉:mg套保危机
来源:
《中国外汇》2021年第2期
作者:
编辑:王亚亚
在mg风险事件中,最具争议的是企业监事会做出的衍生工具平仓和长期石油供货合约解约这两项决定。这直接导致了期货合约的浮亏和供货合约的浮盈最终都转化为实际亏损。
衍生品作为汇率风险管理的主要工具,对日趋国际化、全球化的中企而言,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每隔一段时间,都有企业因衍生品交易操作不当而出现巨额亏损。复盘过往的失败案例,对当下企业的套期保值实践具有重要价值。
德国金属公司(metallgesellschaft,简称mg)对大宗商品价格套保失误引发的危机,就是此类的典型案例。尽管该案例已过去近30年,但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依然存在,昔日企业所运用的衍生工具及套保策略与今天无显著差异,而且不同于巴林银行和雷曼兄弟的案例,mg公司既不属于投机交易也没有投向复杂的金融衍生品,而是遵循业务实需原则进行套保,结果却产生了重大损失,其教训更值得警醒。
危机始末
mg是一家德国工业集团,由于业务涉及金属及能源贸易领域,为规避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风险,其在各大商品交易所进行了期货及期权等衍生品套保交易;同时,mg作为交易所的企业会员,也向其他投资者和套保企业提供经纪服务。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 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