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文章
警惕“洗产地”暗礁
来源:
《中国外汇》2019年第22期
作者:
编辑:章蔓菁
尽管能够带来短期收益,但“洗产地”行为可能造成不可控的贸易管制违规风险和违规追溯风险。
近两年以来,国际经贸环境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为降低贸易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一些企业转而寻求通过“洗产地”的方式来安排货物出口。然而这一操作却蕴含着较大风险,已引起相关国家的警觉。出口企业需充分认识“洗产地”操作的风险点和相关国家的审查措施,积极寻找合法、合规的关税筹划策略。
“洗产地”的动机
所谓“洗产地”,是指企业利用个别国家(地区)对货物原产地管理未做专门立法或者立法不完善的疏漏,通过移除产品标签、更换货物外包装等手段,获得该国(地区)的原产地认证。体现在进出口货物的国际流通上,原先货物进出口仅涉及输出(出口)国a和输入(进口)国b;加入“洗产地”的操作后,货物先由a国发往第三国(中转国)c,再由c国发往b国(见图1)。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 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