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网 -艾牛棋牌

封面文章

产业转移思辨

来源: 《中国外汇》2019年第22期 本刊记者:王亚亚
在全球化背景下,产业转移是与国际资本跨境流动紧密关联的经济行为。要理性看待产业转移,但也要警惕非市场化因素推动产业过快转移。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的大背景下,中国外贸企业承压,相应的中国制造的光环也笼上一层阴影。我国产业转移趋势越发受到外界关注。“产业空心化”“中国制造地位将被东南亚等地替代”等论调随之鹊起。就此,《中国外汇》记者走访了一些长期关注产业转移、深入一线调研的相关专家学者,通过他们的深度剖析解读我国当前产业转移的具体面貌。

产业转移之概念与渊源

何谓产业转移?对此,长期关注我国产业发展问题的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下称“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汉权做出如下解释:鉴于不同国家和地区比较优势的不同,国际资本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需要寻找资源要素成本最低的地方投资建厂;又由于生产要素支撑下的各国成本要素发生了变化,会导致全球产业在各地的不同分工在空间上出现移动,即称之为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一般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狭义的产业转移,就是原本在该国生产的企业,考虑当地成本上升,要么收缩当地产能,要么直接将生产线搬走。这种转移又被称之为收缩性产业转移。第二种是扩张性产业转移,即企业维持原来的生产规模不变,同时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扩大生产。第三种是企业基于全球化战略部署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布局不同的产业环节。目前,业界重点关注的是收缩性产业转移,因为这类转移对原产业所在地影响较大。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注册
本期
网站地图